

將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于梯田,既能節水節肥,又能提高作物產量,但在此過程中有許多關鍵因素需要考慮。
1.地形高差
梯田地形上下存在明顯高差,這對水肥一體化系統的壓力管理提出了挑戰,最上層的滴灌管需保證正常出水,而最下層的管道則要承受較大的流體壓力,避免爆管風險。
解決措施:
可以采用電磁減壓閥的方式,來減少管道內的壓力。電磁減壓閥可根據管道需求調節壓力,控制在安全范圍內,保護下層管道免受過高壓力的破壞。此外,合理規劃主管道和支管道的布局,結合梯田高差進行分區灌溉,也能進一步優化壓力分布。
2.水源條件
梯田灌溉常依賴河水或井水,不同水源的雜質含量直接影響管道的運行穩定性。
♦河水:河水中常含有漂浮物和沙粒,可以選擇砂石過濾器去除漂浮物,外加離心過濾器過濾細小沙粒,防止管道堵塞。
♦井水:井水含沙量較低,可選用離心過濾器結合疊片過濾器進行過濾后,直接進入灌溉管道。
3.電源問題
如果沒有穩定電源,如何驅動水泵和控制系統成為一大難題。
解決措施:
♦太陽能供電:利用太陽能板為水泵和控制系統供電。
♦小型發電機:采用柴油機或汽油機提供動力,適合無電網覆蓋的區域。
♦遠程控制系統:為減少人工操作的繁瑣,可加裝遠程控制系統,通過手機或電腦遠程啟動或關閉水泵,省時省力,避免頻繁往返田間。
4.蓄水問題
梯田灌溉需穩定的水源供給,蓄水池的容量應根據種植面積、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周期確定。
解決措施:
♦傳統蓄水池:根據種植面積和作物每個階段的需水量,挖掘合適大小的蓄水池,滿足灌溉需求。
♦鍍鋅板蓄水池:運輸和施工非常便利,而且造價相對較低。
♦蓄水池的容量計算:例如,種植馬鈴薯的梯田,每畝需水量約為3.4立方米/小時(計算詳見后文),可據此估算蓄水池容量,確保灌溉連續性。
5.水泵選擇
水泵是水肥一體化系統的“心臟”,梯田地形復雜,需綜合考慮水平距離和垂直高差。
選擇依據:
水平距離:10米揚程對應約100米水平距離。
垂直高差:10米揚程對應10米垂直落差。
兩段揚程:需分別計算從水源到蓄水池的水泵揚程,以及從蓄水池到田間最遠處的揚程,綜合選擇適合的水泵功率。
6.滴灌帶選擇
滴灌帶的選擇需結合作物種類、經濟效益及田間布局。不同作物的株距、需水量和種植周期都會影響滴灌帶的參數。
以種植馬鈴薯為例,假設壟距0.9米,每畝地(667平方米,寬9米,長74.1米)需鋪設滴灌管長度為:
9 ÷ 0.9 × 74.1 = 741米
若滴頭間距為0.3米,每畝滴頭數為:
741 ÷ 0.3 = 2470個
假設每個滴頭流量為1.38升/小時,則每畝總流量為:
2470 × 1.38 = 3409升/小時 ≈ 3.4立方米/小時
對于馬鈴薯、玉米等大田作物,可以使用迷宮式滴灌帶,造價低,使用壽命1年即可滿足需求。同時,主管道口徑和滴灌管長度需根據流量和地形精確計算,確保灌溉均勻。